| 介绍:WIKI | 预告:YOUTUBE | 全片:BILIBILI |

提示:本文含有大量剧透内容,请慎重展开。

序曲

  《夏日幻魂》很早就躺在我的收藏夹里,只知道它只有一集,以为是剧场作品,一直借口没有时间所以没打开过,但是今天打开看发现只有四十分钟。

  首先整体的感受吧,我认为《夏日幻魂》是一部佳作,但不能称之为杰作。首先从四十分钟的体量和作画的精细程度来看,我不太能想象《夏日幻魂》在影院上映,从气质上它就让我觉得与我在影院这个高消费场所曾经看过的动画电影不太一样。如果要定位的话,我可能会觉得《夏日幻魂》会偏向于我心目中的文艺作品那一类——虽然我并不知道这个用词准不准确。音乐的感染力很强,即使不搭配故事,单独听也能起鸡皮疙瘩,而且旋律的叙事性也很强。

  情节上,每一位主人公的故事其实都很简单,也并没有扣人心弦且复杂的交织,理清全片情节的脉络后,大概就是用四个小片段将四位主人公生命的剪影展示出来,再随着四个人的相遇、友也的决心,四人生命的重量便交融在一起,催生出新的变化。然而实际上我认为剧情并不算特别精彩,以及仔细寻味的话还是有一些问题会破坏一些本可以很惊艳的情节的,但依然能从中看到一些匠心在,而且比起那些巨制,我更喜欢这种有独特想法的小作品。

  这也是我第一次尝试着挖掘影片细节撰写影评和观后感,大概充斥着大量的过度解读。不过我私心里又希望能把这次写作当作一次观察训练,所以就大胆地往这一帧一帧中强加我的理解了。

并没有写完,本想四位角色都分别品一品的,但是实在没有精力写完了,所以只写完了绚音和友也的部分。


红发、绿宝石与相册

  全片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它的「抑制」,与其说是手法,我更觉得它像是一种风格。

  先不谈情节,「抑制」这一点光在画面上就有所体现,整部作品都画面大部分都很素,或者说大部分时候对比度不强,你能很明显地看出一个镜头的色调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而线条实际上也说不上平滑,给人的感觉乍一看是有一些廉价感的,但是实际上并不影响观感,甚至这种若隐若现的像素感给整个故事增添了一种类似于铅笔画的滤镜,增加了一丝朦胧和轻薄地漂浮感。

  而这种画风无数次给我这样一种感觉:制作组似乎是有意让人物的线条纤细、色彩平淡,以体现出失去生的希望之人在现实世界的浮游感,然而我对这种色彩上的暗示并没有在之后人物转变的过程中得到印证,又或者说,如果人物的色彩在转变后能变得饱满起来,那也许会锦上添花。


  谈到剧情,在我的印象里,一个将生死界限打破的故事,通常充斥着某一种力量,一种源自于本以为再也无法兑现的思念,又或是源于烙印在灵魂里的懊悔,种种被悬置的情绪,在某一个大抵是高潮的节点像是溃坝一般倾泻出来。

  然而《夏日幻魂》中人物的起伏并不激烈,虽然存在诸如凉在桥上那段让人心碎的独白那样的情节,但是都是点到为止,即没有撕心裂肺,也没有失魂落魄,甚至很快就转换了。虽然我并不敢断言这一定是别有用心,而非制作组经验不够,但我很喜欢这种处理,而且也和《夏日幻魂》本身素淡的画风相契合。

[5:24],这里的听觉效果很棒!


  具体到人物身上,我想谈谈绚音,作为标题的直接所指,扮演「幽灵」这样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身份,绚音的配音演出真的让我后知后觉的佩服。受到三人召唤,刚刚登场的绚音好像有着神明的姿态,看透青的心绪后,玩味地抛出了「能看到我的,只有那些寻死的人」这样一句饱含悬念的话,接着又等待友也的提问。此时绚音在我的视角中,除了外貌信息外,仅有的只有先前三人在路上聊起的——相传夏日幻魂是自杀的人变成的灵魂。然而尽管画面里的夏日幻魂像精灵一样灵动,但她的声音却实实在在地渗透着一种绝对的平静。

  而这种平静却在某些节点成为了高潮。

[15:40],令人动容的平静。

  当友也和绚音坐在电线塔上,感叹于万家灯火时,友也突然问到,「绚音你为什么自杀了?」,听到这个问题,绚音不动声色地,不急不慢地将头转过来,说到「友也,你似乎误会了什么,我没有自杀。想知道吗?那我告诉你吧。」大家都知道这句话意味着什么,不过我当时还在想是不是「“恶意”将我逼向死亡」之类的情节。然而不管怎样,这里“不动声色”和“不急不慢”,以及绚音那和平常类似的,略带笑意的嘴角,在这样一个语境下却显得让人难以释怀。然而还未等我想明白这一点,全片让我最震撼的片段展开了。(虽然明面上全片的高潮是找行李箱那段,但这一段对我来说更让人印象深刻。)

[16:39],母亲与绚音。

  绚音带着友也来到了她生前居住的地方,我本以为绚音带友也来这里只是想展示什么关键物品,然而令我错愕的是,绚音只是冷静地站在生母的面前,向友也讲述自己如何死于意外,甚至被藏尸于不知何处。我难以想象绚音是怀着何种心情,望着黑暗中点着昏暗灯光,以陈述的语气说出那句「妈妈依然在等待着我」。

  事故发生在三年前,而貌似只有每年的夏天,夏日幻魂才会出现(这一设定从后来变成幽灵的凉询问两人之后的生活可以看出来),当时我并不知道,也不敢判断,这种平静的背后到底是因为成为幽灵后失去了让人之所以为人的某种力量,还是因为某种溶解在静止中的沉淀。直到第二次看到这一段,想起找到“领口的宝石”后便消失的绚音,想到那一句「太好了,希望妈妈能够因此轻松一些」,我才敢确信这种鸟不振翅的寂静之中,静静等待着被发现的,是怎样一颗绿宝石。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起了《僕らの手には何もないけど、》这首歌的 MV(YOUTUBE | BILIBILI),MV 讲述的是来到天堂的小羊如何从云端来到思念着自己的母亲身边的简短故事,配合着歌曲本身的渲染力,着实催人泪下。短片中也有很多小细节,十分推荐大家去看看!

[32:22],母亲手上的相册。

  那个温柔地挥着手,笑着说出「我好恨啊」的红发幽灵,那个与母亲吵架后夺门而出,却只能用三年没有回应的守望来实现和解的少女,那个端庄的、自由的,总是现身于热烈的季节里、宽广的废弃机场里,却藏匿在行李箱中等待着被发现的绿宝石,在这种克制下更加让人动摇,让人闪烁,让人透明。

  而在这一段中,友也的反应也让人意外的平淡。我能理解,如果友也此时为绚音悲哀起来,不仅会破坏整体风格,更是一种不顾当事人的自我陶醉,但大概正是因为醒悟到自己没法做到这种「理解」,而为这一幕友也的表现而感到一种表现为无法理解的嫉妒吧。

  我不知道以上这些是否是我的过度解读,也不知道是否存在着更好的处理办法,但这一段确实给我带来了不小的触动。


飞翔的方法

[9:53] 对着空白画布幻想作画。

  谈到友也,或许许多人更愿意谈他翻找衣柜,望着空白的画布在想象中作画的情节,这一段确实很有表现力,而且也为末尾的 call back 做了很好的铺垫,但我还是想从在这一段之后的一小段开始。

[10:14]「数学成绩在误差范围内,问题在于现代文的描述题,要你写的不是自己的想法,而是试题的答案,其实你很清楚吧?」

我对上面这句话的感触非常深。高中时代我非常喜欢一些纯文学作品,有喜欢的作家,也自认为有自己的文学观,无论幼稚与否,但我确实能感受到我能从一些文章中挖掘出一些独属于精神的宝物。然而高中语文的阅读题总是将“得分点”限制在有限的几种视角下,以一种绝情的姿态将文章作为“答题技巧”的试刀牛;而作为学生的视角,得分点总是设置在一些我认为不足以拿出来单独讨论的点上,而我大谈特谈、从各个角度剖析的点却只能算一分,或者甚至没有这样的得分点。我不否认有相当“范式”是有迹可循、能开拓思路的,但那种迫不得已按照既定的思路思考,无法表达自己真实感性的理解的感受,让我感到逼仄。

  前面有一段情节交代友也的成绩,成绩单上的评级全都是 A,教员也对他表示期待。而结合这一部分的内容,或许有些人看到的是“压力大”。但是在我看来,“压力”并不是关键。是的,友也很清楚现代文的描述题想要他作答的是什么,也很清楚母亲想要他做的是什么,清楚这个“现实”要求他做什么,也正因如此,在逃补习班被母亲抓到的教训中,友也对这句话的反应是最明显的:

[19:36] 在听到母亲劝说友也“好好看清现实”后,友也在堵车时直接钻出车门,走进车流。

  对于友也来说,他所认清的现实就是接受母亲的规划、回应师长的期待,一切都是为了别人而行动。而自己所热爱的绘画,自己为朋友的付出想法,对他们来说都是“不如你自己重要”。然而母亲所谓的“你自己”,只是她期望中的友也,本质上是一种对友也人格的否定。而正是因为看清了这种现实,他才会痛苦不堪,才会在那个废弃的飞机场看到夏日幻魂。

  但我又觉得友也并没有看清真相。或者说,他看清了的,是当下的、现实的真相,而看不清的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遵循灵魂的真相。在第一次见到绚音时,友也提出的疑问就是「我想知道幽灵眼中这个世界是怎样的」,而友也选择绘画,是否也是出于一种,想要把世界看清、把自己看清的愿望呢?

  而让我感受到这一点的,其实是第二遍看的时候意外发现的一个小细节(不过也完全可能是过度解读了)。绚音带着友也飞上天空后,将友也丢到地底的海洋里,半玩笑地说到:「抱歉啦,我来教你飞翔的方法,所以原谅我吧。」倘若剧情真按字面意思发展,那或许这段剧情也没什么。「在幽深之处,心灵的最深处祈愿,灵魂将会遵从你的意愿行动,来,思考一下,你究竟想去哪?」

  接着画面一转,友也和绚音一级一级走上美术馆的台阶。我不知道这里是不是刻意安排拾级而上而非从空中降落的,倘若如此,那所谓的“飞翔的方法”,是不是并不是直白地指飞上天空的方法呢?而这种自由,是否正与友也现实中不得不在他人的期待下走着既定的人生路线,毫无自我可言的困境对立呢?


  还有一个既可爱又有点让人苦涩的小细节,友也被绚音吐槽过三次不招女孩子喜欢,其中第一次是在电线塔上,绚音感叹万家灯火通明景象的美好时,友也解释由于闪烁,灯光会暗一些,被绚音吐槽不招女生喜欢;第二次是绚音为早早离世而无法体验旅行感到遗憾时,友也缺根筋地表示“这不是可以旅行吗(指幽灵状态),还不用花钱”;而第三次则是友也坚持帮绚音找到身体,而绚音则以纠缠不休的男孩子不会受欢迎为理由打断了友也的辩驳。

  从这里稍微可以看出友也的「直男」形象(感觉其实也可能是制作组想要营造打情骂俏的感觉),然而或许是我的刻板印象,我总觉得在艺术与文化方面有所追求的人,又不太容易说出不解风情或是不合时宜的话。这又是否能暗示着在这种既定的人生路线下,友也个人性格塑造的一种错位呢?


  作为全片最主要的人物,友也决定为绚音寻找身体这件事成为全片后半部分的线索,随着友也三人来到绚音的所在地,意料之中地安排了只有让友也能够接触到行李箱到情节,随后展开了在内心世界的自我探索。

  在这一段中,我注意到,友也认识到眼前的白衣绚音只是寻找理由去死的自己以后,尝试逃离那片空白,然而却被强风吹回。在白衣绚音的追问下,友也说出了自己从青和凉身上,还有绚音身上学到的,对于生命的新认识,随后踩灭了那支「点完这支就结束了」的烟花,此时现实中挖掘着地面的友也和精神世界中冲向家中,在衣柜中翻找的友也重合起来。

[32:12],踩灭烟花,奔向衣柜。这一幕的演出很惊艳。

  大概也正是此时,友也放弃了寻死的念头,找到了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做的事情。对他来说,寻找绚音的身体一方面是他对当前现实的反叛,也是这种反叛的一种成功,而正是因为有青和凉告诉自己只要振作起来,新的机遇或许就到来;而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一种已死之人生之愿望的继承呢?是否正好呼应了绚音那句「生命的终点即是友也的未来,也是我的曾经,因为它正好在我们之间」呢?

[27:46],在终局到来之前,绚音对友也对鼓励,而这种告别,是否正暗示着友也将会寻找到生的希望,失去见到夏日幻魂的资格呢?

  而在最后的最后,友也对两位友人的独白中,便依稀可以看到他正努力在追寻真正自我,尝试看清世界。

[35:11] 友也向母亲说出自己的想法,终于重拾画笔。

「为自己而活着,比我想象中还要辛苦一点」

「一想到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就感觉没什么好怕的了,我会自己来选择自己的道路」


  写到这里,我想起友也一开始问绚音的那个问题——「幽灵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而绚音的回答是「幽灵的事情只有幽灵能懂」。而此时已然得到救赎,失去见到夏日幻魂资格的友也,是否能对这个答案有所理解呢?


水蓝晴空下的落雨


来年樱花